湖南法治報全媒體記者 李翔 通訊員 黃艷君
日前,從湖南省人民檢察院傳來喜訊,邵東市人民檢察院助力民營企業發展的經驗做法獲評全省第3批基層檢察院建設十大典型事例。
近年來,邵東市人民檢察院牢固樹立“三個善于”新時代檢察理念,著力推動構建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法治護航模式,有效提升了涉企案件辦理質效。
近日,記者在邵東采訪省人大代表劉誠,提及民營企業的發展前景,劉誠感觸頗豐:“企業的長遠發展離不開法治的保駕護航,檢察機關把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作為一項重要職責,扎實開展各項監督活動,為企業撐起了法治保護傘,企業經營更有安全感。”
營商環境如何優化?企業合法權益怎樣保護好?邵東市人民檢察院用一個個生動的案例、一組組詳實的數據給出了答案。
除蟲祛病凈化營商環境
“如果不答應他們的要求,他們就會到攪拌站阻工鬧事,沒法正常生產。”回想起這場不平等的交易,許某臉上盡是無奈。
2017年下半年,許某在大禾塘街道的一塊閑置空地上建立攪拌站,李某某等6人以空地是他們從鄰村要回為由,要求許某將碎石進購業務交由他們負責。
“你不同意,攪拌站就建不成。”交涉過程中,許某拒絕了李某某等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收到了這樣一句回復。
迫于無奈,許某與李某某等人達成協議,從2017年9月起,李某某等人向攪拌站送碎石料,并給他們高于市場價5元每噸的利潤。
不久后,許某發現李某某等人送來的碎石料質量越來越差,影響產出的混凝土質量,于是再次達成協議:李某某等人不再向攪拌站送碎石料,但攪拌站仍向他們按進站碎石料的數量支付5元每噸的費用。“為了能夠正常經營,我寧愿花錢買這個平安。”
截至2022年下半年攪拌站搬走,李某某等人按照上述協議要求許某支付費用,這期間還多次向其索要慰問禮品,5年間共非法獲利13萬余元。
“強迫交易、阻工鬧事等行為讓企業苦不堪言,也不利于營商環境的健康發展。”案件移送至邵東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綜合考慮李某某等人犯罪手段、造成的損失、社會影響等因素,以強迫交易罪提起公訴。2024年12月23日,法院依法判處李某某等6人1年6個月至6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案件的成功辦理,不僅為受害企業挽回了損失,還有力震懾了潛在的違法犯罪分子,為邵東營商環境的凈化提供了堅實的司法保障。
一體履職為企業發展賦能
在經濟發展的浪潮中,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其合法權益的保護至關重要。為此,邵東市人民檢察院打破了業務部門各自為戰的傳統模式,加強線索移送、系統配合,以四大檢察融合貫通推動涉企問題妥善解決。
鄧某某與他人存在民間借貸糾紛。法院以鄧某某為某投資公司法定代表人且該公司為鄧某某提供執行擔保為由,提取該公司900萬元發放給申請執行人。公司認為該執行案件存在違法情形,2023年11月向邵東市人民檢察院申請監督。
受理監督申請后,檢察官對案件卷宗進行了全面審查,深入調查執行程序細節。
發現投資公司并非鄧某某的個人獨資公司,進行執行擔保時未依法提供公司章程、董事會或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該案執行法官姜某某在辦理過程中未對相關資料進行全面細致審查,僅依據鄧某某的蓋章簽字便確認執行擔保的效力,作出錯誤裁定,提取公司的對外債權并將執行款發放給申請執行人,造成公司重大財產損失。
邵東市人民檢察院向法院發出再審檢察建議,并將職務犯罪線索移交檢察偵查部門處理,對姜某某以涉嫌執行判決、裁定濫用職權罪立案偵查。經偵查終結移送起訴,2024年12月,姜某某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6個月。
“我們在辦案過程中發現,不少交通肇事案件的事故車輛所有權屬于汽車租賃企業,這不是一個偶然事件。”對此,檢察官對轄區2021年4月以來的交通肇事案件進行了梳理,發現有15起事故的涉事車輛為汽車租賃公司所有,其中5名駕駛人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致數人傷亡。
檢察官通過實地走訪、調取電子檔案等方式查明,邵東共有小微型客車租賃企業160余家,大多未依法辦理有關登記、備案手續。部分企業為降低經營成本,未將經營車輛性質變更為營運,大量吸收私家車加盟經營,甚至違規租車給無駕駛證人員,增加交通道路安全隱患,破壞了規范有序的行業秩序,不利于汽車租賃業長遠發展。
檢察官在企業了解生產經營情況。
邵東市人民檢察院向相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加大對違規從事小微型客車租賃經營業務行為的查處力度,加強對租賃企業的管理,規范備案手續和經營服務制度,及時堵塞監管漏洞,消除行業安全隱患,促進經營者依法經營。形成誠實守信、服務優質、公平競爭的行業環境,助推小微型客車租賃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此外,還向市委、市政府作了專題匯報,推動出臺《邵東市小微型客車租賃經營服務管理細則》。進一步明確行業監管職責,促進行業管理提質升級,不斷提升小微型客車租賃企業競爭力。
“我們已建立企業管理群,強化與經營主的溝通聯系,對他們進行了專門培訓。”2024年4月,相關部門負責人在回訪途中向檢察官介紹,轄區小微型客車租賃企業均已完成相關登記手續,按要求逐步完善管理制度。
治已病更治未病
當得知小微型客車租賃行業管理日益完善,檢察官的欣喜溢于言表:“汽車租賃作為一個新興的熱門行業,規范的管理必將更加有利于健康長遠發展。”保護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是檢察機關的職責所在,既要針對存在的問題治已病,更要通過積極履職防未病。
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陳某某等10人先后注冊成立11家公司,通過買單、配票、買匯的方式從外省公司虛開增值稅專用進項發票,共騙取國家出口退稅1.1億余元。
案件涉及生產、外貿、報關、境內外貨幣結算等多個環節,業務頻次高、票據多,證據鏈的完善頗讓人頭疼。邵東人民檢察院第一時間提前介入偵查,引導公安機關以涉案空殼公司買單配匯的資金流為切入口,進一步查明涉案空殼公司假出口騙稅的具體流程與金額。
2024年11月18日,邵東市人民檢察院以騙取出口退稅罪對陳某某等10人提起公訴。案件辦結后,檢察官對邵東近年來的涉稅犯罪案件進行了梳理,深入剖析案件背后涉稅亂象原因,探索這類問題的解決措施。
“經過分析研究,我們發現相關部門在監管方面確實存在一些問題。”為此,向稅務機關制發了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推動出臺了企業稅收管控、首次核查、日常巡查等5項機制,幫助堵塞監管漏洞、防止國家稅收流失,維護企業公平競爭秩序。
邵東市人民檢察院護航企業發展的決心不僅僅體現在案件辦理上,還體現在精準對接企業需求上開辟了企業接待新通道。所有企業家來訪均由檢察長直接接待,檢察長對企業訴求進行交辦全程跟蹤問效。先后接待企業家57人次,解決企業合理訴求9個。與邵東經開區等園區管委會建立常態化溝通協作機制,班子成員一對一聯系服務園區,選派兩名資深干警參與市委政法委組建的政法巡回服務專家團,開展定制式法治服務60余次。向企業贈閱《民營企業法律風險防控手冊》230余冊;建立檢察+工商聯+企業常態化聯席會議機制,不定期組織聯席會議、座談會、檢察開放日等,與工商聯、行業協會等單位實現信息共享、案情通報,共同研究企業發展狀況和存在問題,以高質效檢察履職服務保障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責編:譚好
一審:譚好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